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据浦发银行近日公告,10月22日为浦发转债最后交易日。 10月23日起,浦发银行可转债暂停交易。 10月28日,浦发银行可转债将从上海证券交易所退市。今年以来,多只银行可转债已退出市场。当浦发银行转债到期并退市时,银行转债将减少至6家公司,存量银行转债规模将降至1000亿元以下。可转债兼具股票和债券的特点,成为银行补充资本、行业恶化的重要外部工具塞斯说。通过促进可转债转股,银行可以有效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实力。上海浦发转债将于10月23日停牌。根据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公告,上海浦发转债将于10月23日停牌。10月22日为浦发转债最后交易日,10月27日为浦发转债转股最后一天。停牌后、转股期结束前(即10月23日至27日),浦发转债持有人可以按照约定条件将浦发转债转换为自己持有的股份。 10月28日,浦发银行可转债将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退市k 交换。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将于浦发转债到期后五个工作日内,按照浦发转债面值(含最终年利率)的110%赎回投资者全部未转股的可转债。浦发银行公告称,浦发转债到期赎回本金及利息为每张110元,赎回资金将于10月28日发放。据公开资料显示,浦发转债期限为六年,于2019年10月28日正式发行,已自然老化,将于今年10月28日上市交易。浦发银行发行的可转债总额达500亿元,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可转债发行。据wind数据显示,10月22日,浦发银行转债发行价格为110.80元。 10月22日收盘,浦发银行转债未转股比例为4.03%,未转股金额为20.13亿元。今年以来,已有不少银行可转债退出市场。其中,齐鲁转债、南方银行转债、杭州转债、寿行转债、江苏银行转债、城行转债等银行转债因股价上涨引发强力赎回条款而退市。中信可转债、浦发银行可转债两只银行可转债到期退出。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银行可转债的优点是发行相对容易,且对募集资金用途的限制较少。银行可转债发行后可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转股是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工具。过去,银行可转债的转股率较低,主要是由于银行标的股价表现不佳、转股溢价率较高。在他看来,近年来,银行出于资本置换等诉求,表现出了推动可转债转股的意愿。以浦发银行可转债为例。随着浦发银行可转债到期兑付,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和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中国移动相继介入,推动浦发银行可转债转股进程。 10月17日下午,浦发银行公告称,中国移动已于10月17日完成业务转让,其持有的1874.07万股可转债转为该行1.5亿股普通股。后的s野兔转让后,中国移动的持股比例从17.80%上升至18.15%。此前,中国信达、东方资产也相继有所动作。9月30日,浦发银行公告称,东方资产及其控制的合作方通过在二级市场购买普通股、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增持该行。今年6月,中国信达子公司信达投资将其持有的1.18亿股浦发银行可转债转换为该行普通股。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一伟表示,AMC等公司的参与有望加速银行可转债转股,从而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截至2025年6月末,浦发银行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91%。假设所有可转换票据均转换为股份,静态计算资料显示,Tier的核心资本比率1上升0.51个百分点至9.42%。此外,今年3月,中信可转债因到期退市。随着中信转债临近到期赎回,中信银行股东中信金控将中信转债全部转为股权,缓解了中信转债到期及兑付压力。这凸显了现有可转换银行债券的稀缺性。业内人士认为,可转银行债的相继退出,凸显了现有可转银行债的短缺问题。债券型基金配置较低的可转换银行债规模的缩减可能会影响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随着银行可转债逐步退市,银行可转债规模大幅下降。一旦浦发银行可转债到期并退市,市场上只剩下6只银行可转债,银行可转债总规模预计将跌破1000亿元。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表示,新兴银行转换公司债的难度加大,凸显老牌银行缺乏可转换债券。可转债成为市场最受青睐的低端标的,引发可转债市场一系列退市、重组事件。国海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金毅认为,可转换银行债供给的持续下降已经显着改变了市场结构,创造了配置替代品的需求。由于持有规模缩水,各基金已不愿配置可转银行债。展望未来,他们可能会寻求其他目标,例如支付股息的资产,以填补配置缺口。
(编辑:关关)

中国经济网ork声明: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